專欄文章
香港烈酒市埸今昔及減烈酒稅的作用
香港於十月宣佈對烈酒稅作出重大改變。 筆者與貿發局合作舉辦了一場業內論壇,邀請幾位權威及新進的業界代表探討一番後,頗多啟發,因此也想與酒友分享幾個看法如下。
最新烈酒稅大幅調低高價烈酒的關稅,入口價200元以上的烈酒(酒精度超過35%),除了首200元仍然要付100%關稅,其後則只徵稅10%。
這稅制對越貴的酒税項寬減越多,本有劫富濟貧之嫌,但卻符合當局鼓勵「消費高價烈酒」的目標,又可以減低助長酗酒的指責。
身為世界上最開放的自由港,香港葡萄酒酒進口免稅,烈酒卻徵收100%的高稅率,本就極不協調。今次減稅雖然未能惠及大部份的消費者一一 因為,原來香港入口的烈酒,有80%是低於200元。但這不失為第一步,希望稍後會有更多寬減。
一方水土養一方人。香港在九十年代之前,烈酒稅是全亞洲最低的,但是我們的烈酒消耗量不算多。香港人絕大部份都酒量有限,廣東的米酒包括雙蒸、玉冰燒等酒精度都只是30 %以下,未達到定義現行烈酒的水平(35%以上)。香港有少量三蒸酒,主要是用來浸藥酒。玫瑰露酒則用作調味。
香港人酒量有限,就跟香港人不能吃辣一樣,可能和水土有關。朋友聘用過多位尼泊爾工人,他們初來時都保持家鄉的飲食習慣,一兩星期後就口腔紅腫,只好減少辣度!酒也一樣,兩廣都沒有烈酒傳統。估計即使是貴州、四川、湖南的朋友來港住久了,飲烈酒的份量也會減少。所以,即使烈酒免稅,相信香港也不會有多少人酗酒。因為,沒有飲烈酒的習慣。
香港由漁村變成大城市只是百多年歷史。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之前,香港人飲酒大多飲用廣東的米酒、雙蒸玉冰燒,那時香港很多米酒鋪,有些士多也兼售米酒。此外,流行的洋酒就是干邑、白蘭地,一枝獨秀!
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末,香港經濟飛起飛,干邑非常鋒頭極盛,當時普通筵席,也必有干邑,流行兌汽水、加冰,啤酒也在這時期興起。相對之下。雙蒸玉冰燒則備受冷落!記得六十年代初至中期,香港有幾家中山小欖飯店,他們有一種「小欖荼薇酒」,味似玫瑰露而酒精度不高。
當時,很多地盤或裝修工人,早上上茶居喜歡叫一碗叉燒飯加二両雙蒸,然後才開工!
到九十年代初,CNN一個時事節目,引起香港人對紅酒的興趣,香港人的餐桌就加多了酒的品種,不再獨沽一味干邑!
九十年代初,當香港人開始對葡萄酒產生興趣時,香港財政司又宣佈增加酒稅,烈酒税增加至100%,干邑銷量明顯下降,不過,在香港北面的中國大陸市場干邑銷量大幅上升。
香港市場威士忌的銷量要到回歸之後,才明顯上升,不過依然遠遠落後於台灣和日本。在這個時間,來自墨西哥的龍舌蘭酒也曾經有短暫的風光,但轉瞬即逝。
到了最近十年,日產威士忌在香港大受歡迎,Gin 也成為流行的雞尾酒品種。
近年,中國白酒,尤其是茅台酒,價錢大幅上升,引起香港年輕消費者的注意,不再視之為「老土」,商人和高官也因業務和大陸頻繁交流之後,愛上了中國白酒。今次調低烈酒酒稅,中國白酒也蒙受其利。
今次烈酒稅調低只惠及高價酒,令不少人失望。但是對高價烈酒的出口,卻大有幫助。貿易發展局有一篇研究,發現新加坡出口烈酒遠勝香港,而新加坡烈酒酒稅比香港低很多。
今次烈酒稅局部調低之後,會否有助高端烈酒拍賣市場發展?很多陳年或珍稀烈酒價錢每瓶高達數萬,甚至數十萬元,這些酒的稅項減幅就極為可觀:從前10萬元的酒要納稅10萬元,現在只需付稅10,180元 (稅率10.18%)。其他例子如下:
• 1,000元的烈酒,新制下付稅280元(稅率28% )
• 5,000元的烈酒新制下付稅680元(稅率13.6% )
• 10,000元烈酒新制付稅1,180元(稅率11.8% )
• 500,000元烈酒新制付稅50,180元(稅率10.036%)
可見即使5,000元烈酒,稅率已降至13.6% ,是非常低的水平。而5,000元只不過是一瓶普通的21 -25年威士忌的價錢!
所以,貴價烈酒的拍賣市場,應該大有所可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