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欄文章
走進美麗的古鎮(二) —— VCC重拾昔日光輝
結束Le Pin訪問後,女主人Fiona Morrison熱情地引領筆者前往僅百步之遙的Vieux Chateau Certan (下稱VCC)參觀 。
由於兩酒莊同屬Thienpont家族擁有(份屬堂兄弟),而且近在咫尺;再加上土質(表層是黏碎石,下層則是含豐富鐵質黏土)、葡萄品種,乃至樹齡(平均亦是超過四十年)等環境因素都相差無幾,所以經常被誤認為酒質風格不會有太大出入,但事實上分別是有的,而且還相當明顯。
先不談酒質,光是酒莊的歷史和際遇,已經是天壤之別。如上篇所言,Le Pin發跡僅僅三十八載,其卓然成績在龐馬可(Pomerol)產區、乃至整個波爾多,都是史無前例的;而VCC卻早是同區中歷史最悠久的頂級酒莊,甚至連酒王柏翠(Chateau Petrus),在它面前也只能夠稱為晚輩。
話說十五世紀,葡萄牙人移居這裡,由於地處於龐馬可產區高原的邊緣上,土壤表層佈滿黏碎石,大部分莊稼都沒法存活,所以葡萄牙人便乾脆稱這裡的園地為Sertan (葡語解釋為:沙漠),久而久之,Sertan被讀作Certan,最後「沙漠Certan」便成為酒莊名字的一部份,並流傳至今。
直至十六世紀晚期,法王將這幅園地賜予蘇格蘭De May貴族,法國大革命爆發,園地被迫拍賣。惟一值得興幸的,就是de May家族在大革命前,已將25公頃園地先後割售予Vieux Chateau Certan 、Chateau De May Certan、Chateau Certan Giraud (現時的Chateau Hosanna),這幾所酒莊因而幸免被批鬥、拍賣之險情,當然,亦間接成就了如今的Vieux Chateau Certan。
值得一提的,就是在十八世紀中期,當VCC被出售予貴族後裔Charles de Bousquet後,新主人非但將酒莊裡外煥然一新(如今聳立在VCC裡的城堡,就是de Bousquet時期築建的),而且在短短十年間,酒質更突飛猛進,一度成為同區的典範。在1868年出版的《Cocks et Feret》一書裡,十七所被列入龐馬可產區的一級酒莊當中,Vieux Chateau Certan名列第一。
1924年,酒莊被轉讓予Georges Thienpont家族。但此次轉手,並不代表酒莊際遇再一帆風順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,繼鄰里Petrus因Loubat夫人的努力不懈而聲名大噪後,Vieux Chateau Certan反而相形見絀。再加上八十年代接踵而起的新秀Le Pin,雖然VCC仍舊是區內名列前茅的名莊,但對比之下已顯得膛乎其後。尤幸,自第三代繼承人Thienpont Alexandre接管後,才逐步將此距離拉近。
Alexandre首先將在Petrus裡學習到的「削枝」技術引入(每年的七月份把每株葡萄的枝芽儘量削除)酒莊,在葡萄採收及篩選方面加強人手,務求達到更優質的標準。至於首度發酵過程,雖然仍在老舊的橡木桶中進行,但在醇化過程則改為最少三份二在新桶進行,若遇上好年份,更必須100%是新橡木桶。桶內醇化時間是18-22個月。
筆者個人認為,與Le Pin相比,VCC的酒色偏淺 (新酒時的焦皮革、單寧味頗重,起碼經五至七年才變得柔順),酒體和風格亦都大有出入。
就以Vieux Chateau Certan 1997為例,成熟後的紅寶石般的酒色相當明艷,酒香密集,口感柔順酣美,果子、皮革與單寧及礦物…等味道十分配合,而且完美順滑,回酣頗長。此酒雖沒有Le Pin、Petrus那股「剛勁」,但絕對是別樹一格的難得佳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