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欄文章
那些不為人知的香檳“地下”往事 (上)
香檳區古老、神秘的地下長廊隱匿著數以億計的香檳酒,靜止的葡萄酒在這絕佳的環境中得到重生,無聲地在瓶中孕育出歡騰的氣泡,在這裏再經過數年甚至數十年的陳年過程,得以磨練出成熟飽滿的香檳酒。與世界上大部分產區不同,香檳在地窖的陳年過程是釀制香檳至關重要、不可缺失的一環。
Champagne Veuve Clicquot凱歌香檳的白堊岩酒窖
然而很多人並不知道,香檳地下今天數百公里的酒窖長廊最初竟然不是用來釀造香檳的!
香檳地窖的起源?
今天的「蘭斯」在古代叫做「杜羅科托魯姆」(Durocortorum),這裏居住著北高盧的蘭米民族 (Rèmes)。西元前57年,凱撒大帝(Jules César)決定將「杜羅科托魯姆」城作為高盧行省的第二首都。
作為北高盧地區統治重鎮,羅馬人開始在這裏興建城牆、修建居所、興修道路。為了尋找足夠的岩石作為建築材料,他們不得不將搜索的視線轉移到腳下。
另他們意想不到的是,香檳地下暗藏著大量的白堊岩礦石。這些地下寶藏讓羅馬人大為歡喜,香檳的白堊岩由此便成為古羅馬時期最受歡迎的建築石料,從此地下的開採工程在香檳區逐漸興起。
香檳區白丘典型的白堊岩層
大塊的白堊岩用來建造城牆房屋。焙燒後的白堊岩可生成石灰,再與砂漿混合,用來製作建築用粘合劑。這種材料在香檳地區被使用了近2000年,直至1822年左右才被水泥所取代。此外,白堊岩被碾壓後的粉末也是粉刷繪畫的重要材料。
蘭斯城牆興建概況
1.羅馬帝國統治期間的城牆輪廓
2.14世紀期間的城牆輪廓
香檳地窖的開採?
如果你有幸到香檳區的酒窖參觀,千萬不要錯過一睹白堊岩礦的機會!在蘭斯一些大的香檳酒窖如Pommery、Clicquot、Taittinger、Ruinart等,舊時的開採印記仍然清晰可見。
最初開採工作是露天進行的,工人們從地上開鑿出經典的岩礦。然而受香檳區多雨的天氣影響,開採的地點逐漸轉移到地下。
工人們首先從地平面向下開鑿,直至挖出白堊岩礦石為止,這樣得到一條約1米的狹長通道(法語叫”Essors”),隨後將四周擴寬。
地下礦洞的開採圖
人們曾使用過三種不同的方式開採白堊岩礦藏(見下圖):
第一種「Essor de Plan Carré」:岩洞上部呈方型開口,下部以方形延伸,類似金字塔型。這是最古老的最常見的開採類型,早在高盧羅馬時期修建的聖雷米修道院回廊中也應用了同一風格。
Champagne Veuve Clicquot凱歌香檳的方形洞口
第二種「Essor de Plan Circulaire」:岩洞上下均為圓口型,形狀類似倒放的漏斗。
Champagne Ruinart 酒窖的圓形洞口
第三種則是二種的結合,上部為圓型開口,下部以方型延伸的岩洞; 常應用於20米深以上的大型礦洞開采。
Champagne Pommery 的方形岩洞
三種岩洞都呈酒瓶形狀,上方開口處用來輸出石塊、通風以及採光。
幾種礦洞地下開採方式的演示,地上是工人們的居所
此外工人們還會在每個主礦場周圍開鑿幾個通風口,這些通風口不到1米,呈圓形或方形不等,方便工人們每天上下礦洞。
Champagne Ruinart 酒窖內通風口
然而要想得到品質最好的建築岩石,人們需要盡可能的向深處挖鑿。蘭斯城郊的聖尼凱斯山丘地區(la colline de Saint Nicaise)的海拔相對城內更高,因此聰明的羅馬人選擇首先從這裏開採。
隨著時間推移,山丘地下被礦工工地覆蓋,地上便是工人及家屬們的住所。幾世紀後,這裏的居所被本篤會修道院所取代,隨後各大香檳酒商也搬過來了,今天便位於蘭斯人權廣場(Place des Droits de l’Homme)附近。
地下礦場的開採情況
得益於香檳區經濟的飛速發展,白堊岩礦場的開採在西元10至18世紀達到了頂峰。 最初,礦場主要分佈在蘭斯、沙隆(Chalon-en-Champagne)附近的城市(Fagnière, Cheppy, Vitry-le-François…),這些礦場平均18-20米深,每個礦洞首尾相接可長達20多公里。
蘭斯市區的礦洞多集中於城市東南部,城裏在能找到1000餘個通風口(puit)或者開採通道(essor),深度從7米甚至到70米,開採出的礦石總數超過了30萬立方米!
12世紀時期蘭斯市區圖
F、羅馬時期交易市場
D、蘭斯大教堂
R、聖尼凱斯高地
5(圓圈). 已開採的地窖礦洞
即便是十個世紀後的今天,礦石的開採方式並沒有太多改變。在現代,白堊岩已不再作為建築材料使用,但這些礦產資源仍大量應用於紡織業、重工業或制藥業。
下期預告
地下礦場慢慢發展成地下城
從地下城到香檳酒窖
戰火期間的地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