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欄文章
Chateau Figeac ——浴火重生的火鳳凰
飛卓莊(Chateau Figeac)在聖達美莉安(St-Emilion)產區,堪稱歷史悠久的老大哥。這次有緣拜會,實在榮幸。
Figeac,原於羅馬拉丁文Figeacu,據坊間傳聞,現今酒莊所在位置,早在西元前二世紀已被高盧人(Gallia)辟作葡萄園;期後的西元三世紀中晚期,園地終被Figeac家族擁有。但這兩段歷史,至今仍待確鑿資料查證。
黃金歲月後的風雨飄搖
然而,專家、學者們更相信Figeac是始建於十四世紀,由de Case家族擁有(當年,Figeac的總面積已高達250公頃)。期後在1654年,由於Marie de Case下嫁Francois de Carle,把整個莊園作為嫁妝,無形中Figeac便成為de Carle家族之產業。經過Carle家的開墾荒地、築建城堡(如今Figeac的堡壘式建築,就是Carle家族在1780年所興建),致使酒莊裡裡外外,盡顯富麗堂皇,成就了Figeac的黃金歲月。
不過,經營一個半世紀後(由1800年開始),本來華麗矚目的酒莊,風光不再,家道中落,後繼無人,入不敷支,不得不陸續割讓莊園抵債,直至1836年,Carle家族已把Figeac全部出售。
而又正因為Figeac的割園售地,才成就了日後鼎鼎大名的白馬(Chateaui Cheval Blanc),還有Chateau la Tour Figeac與Chateau la Conseillante。
經歷半世紀風雨飄搖後,在1892年,僅剩四十公頃面積的Figeac最終落入de Cheveremond之手。請留意,雖然只有四十公頃,卻仍然是當年聖達美莉安最大面積的酒莊。de Cheveremond後來將莊園交由女婿Villepique主理,期後又因為聯姻再成為Manoncourt家族產業,直至今天。說來有趣,近這一個多世紀以來,Figeac掌舵人的交替,總離不開婚嫁或親戚關係。
臨危受命 力挽狂瀾
其實,當Figeac成為Manoncourt家族產業之初期,酒莊並無突出表現,當中還因不善經營、戰火的衝擊,使莊園陷入經濟危機。尤幸,在戰後的1947年,家族成員Thierry Manoncourt臨危受命,結果力挽狂瀾,酒莊如火鳳凰般,在浴火中獲重生。
農家出身的Thierry,大戰時曾被德軍俘虜,數年的牢獄生涯,並未消磨他的雄心壯志。Thierry深被Figeac源遠歷史所感動,與此同時,他與時並進,願意接受任何有利酒莊發展的先進知識,立志盡最大努力,將酒莊往昔輝煌面貌重新展現。
Thierry接管酒展,隨即改良釀酒設備,重建釀酒房,還巧妙地在葡萄樹中間種植莢果,務求生態平衡,改善葡萄品質。然而,沉睡已久的老酒莊,豈能一時三刻便能將弱勢扭轉?儘管Thierry如何竭盡所能,成績依然未盡理想。
大膽改革 三「車」並進
經過若干年後,Thierry終於發現了Figeac土壤的優越特性,雖然表面跟鄰近園地無異(同樣是鋪滿碎石小斜坡,而碎石甚至有七至八公尺之深),但實際上其深層的岩石、石灰岩及沖積土更為明顯。經過反復實驗,Thierry決定將一向以梅鹿(Merlot)品種為主的葡萄園,加種入赤霞珠(Cabernet Sauvignon)及品麗珠(Cabernet Franc) ,三款葡萄樹,各占園地三分之一。經此大膽改革後,Figeac的酒質終於得到頗大的改進。
正如,Chateau Figeac 2003,雖然年份不算太高,但偏深的酒色,已隱隱透現明亮的石榴紅光澤,獨特酒香濃郁芬芳。纖細單寧,淡淡的蘋果、青草與焦味相互配合,口感圓滑舒暢,酒體柔順豐碩,回香頗長。
能夠在低迷窘境中大膽突破,進而顯示出過人的實力與魅力。這絕對是Thierry Manoncourt與Figeac的真實傳奇。